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英文:244词 | 中文:1820字

Posted by YY——阳阳 on December 4, 2020

前言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有相似之处,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OSI模型主要有3个主要概念:服务、接口和协议。 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一些服务。服务定义该层做什么,而不管上面的层如何访问或该层如何工作。某一层的接口告诉其上面的进程如何访问接口,同样,接口也和该层如何工作无关。某一层中使用的协议是该层的内部事务,可以使用任何协议,只要能完成工作即可,并且某一层协议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其他层。

TCP/IP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后来,人们试图将其改变以便接近于OSI。因此,OSI参考模型中的协议比TCP/IP参考模型的协议具有更好的隐藏性。

分层 功能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 数据格式转换编码,数据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的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会话层 允许不同主机上的用户之间,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主要是针对远程访问如当文件传输到中途时建立的连接突然断掉,是从文件的开始重传还是断点续传,这个任务由会话层来完成。
传输层 把上层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定义协议端口号,实现不同主机用户进程间的数据通信
网络层 把上层数据封装成数据包,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 把上次数据封装成固定格式的帧,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
物理层 物理连接,完成相邻节点之间的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分层 常见协议 典型硬件
应用层 Telnet、FTP、HTTP、SNMP等 计算机
表示层 ASCII、ASN.1、JPEG、MPEG等 计算机
会话层 Net BIOS、ZIP(Apple Talk区域信息协议)等 计算机
传输层 TCP、UDP、SPX等 防火墙
网络层 IP、ICMP、ARP等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Ethernet、FDDI等 网桥、交换机
物理层 IEEE 802.1A等 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调节器

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采取广播的形式来传输信息

交换机:是用来进行报文交换的机器。能够进行地址学习,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交换报文。

路由器:一是连接不同的网络,二是选择信息传送的路线,选择通畅快捷的道路,能减轻网络系统的的通信负荷,提高通畅率。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

  •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在源点和终点之间建立虚拟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

  • 在数据通信之前,发送端与接收端要先建立连接,等数据发送结束后,双方再断开连接

  • TCP连接的每一方都是由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组成

PS: 第一次握手主机A通过一个标识为SYN标识位的数据段发送给主机B请求连接,通过该数据段告诉主机B希望建立连接,需要B应答,并告诉主机B传输的起始序列号(SYN:1 seq=x)

  第二次握手是主机B用一个确认应答ACK和同步序列号SYNC标志位的数据段来响应主机A,一是发送ACK告诉主机A收到了数据段,二是通知主机A从哪个序列号做标记。(SYN:1 seq=y ACK=x+1)

  第三次握手是主机A确认收到了主机B的数据段并可以开始传输实际数据。(ACK=y+1)

示例:

http协议

https协议

DNS协议

DHCP协议

arp协议